承担单位: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研究内容:
1.项目的创新点
以生产项目产品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建设的进程,聚碳酸酯材料的板材以其有用性能脱颖而出。但是要用于温室、阳光房、光伏室的聚碳酸酯板材需要具有特定的性能。具有高防火性、高抗冲击性、强大的耐候性、高透光性。另外不仅从聚碳酸酯本身的配方面进行了改性,还对成品的板材进行了结构设计
主要研发内容
(1)聚碳酸酯的改性
共聚改性:
将聚有机硅氧烷、芳香族二元醇化合物、碳酸酯前体制备嵌段型聚碳酸酯预聚物,再与芳香基聚酯中间体反应制备得到聚有机硅氧烷-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二硅氧烷的混合物、DMF 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的一定百分比的催化剂一起放入反应釜,氮气保护下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终止后,减压蒸馏除去DMF 和小分子,得到无色油状物。向所得到的未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中加入2-烯丙基苯酚和少量的催化剂并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完毕后,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聚有机硅氧烷。将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进行循环水冷却,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釜内加入对苯二酚、氢氧化钠、水,搅拌溶解。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反应数小时后,进入油水分离设备。分离后的油相用1%的盐酸洗涤后再用水洗涤四次。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釜中加入双酚A,烧碱溶液,脱盐水,搅拌至双酚A 完全溶解。将制备的聚有机硅氧烷溶解到二氯甲烷中。将三光气溶解到二氯甲烷中。在氮气保护下将含有聚有机硅氧烷的二氯甲烷溶液加入到双酚A 烧碱溶液中,在搅拌情况下缓慢将溶有三光气的二氯甲烷溶液加入到反应器的混合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向上述步骤所得的预聚物混合液中加入对叔丁基苯酚(PTBP)和聚酯中间体混合物,反应一定时间后将溶解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加入其中。反应一定时间向混合液中滴加2%的盐酸,调节pH 值到7,再采用脱盐水洗涤四次。将聚合物二氯甲烷相倒入甲苯中沉淀,在氮气气氛下120℃下干燥4 小时,得到粉末状共聚聚碳酸酯树脂。共混改性:将一定分量的聚碳酸酯、一定分量的玻璃纤维、一定分量的阻燃剂、一定分量的聚铝硅氧烷、一定分量的硅烷耦合剂、一定分量的增韧剂、一定分量的分散剂、一定分量的润滑剂等一起加入高混机中混合均匀,熔融分散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冷却,干燥,得到改性聚碳酸酯。
(2)阳光板的制备
阳光板造板工艺
将聚碳酸酯板材加热变软后进行双向拉伸,使高分子链段沿受力方向排列,达到一定程度的分子定向,再将板材冷却定型。由于聚碳酸酯板软化拉伸温度区间较窄,对拉伸速度要求范围也较窄,实现难度较大,如果超过要求区间,会导致板材拉裂或分子链回弹,失去定向效果。将板材周边固定于双轴拉伸机夹具上,将聚碳酸酯板材进行加热,到软化温度后进行拉伸,达到要求程度后通过冷空气降温定型。将聚碳酸酯板材按要求尺寸下料,保证边缘没有明显裂口。将聚碳酸酯板材周边用夹具夹紧。将聚碳酸酯板材进行加热,到软化温度,一般在(155~163)℃,视板材厚度维持一定时间,使板材充分软化。开始进行拉伸,控制拉伸速率(50~70)mm/min,周边夹具向外展开,板材平面尺寸不断增加,同时板面厚度逐渐减小。到规定的尺寸后停止拉伸,关闭加
热,通入冷空气对板材进行降温。待板材充分冷却到室温后可卸掉夹具,取下板材。
板材结构设计
U 型加强实心板及连接结构,实心板呈U 型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一对侧板,侧板包括竖直板以及固定在竖直板顶端向外向下延伸的连接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固定在建筑物框架上对应相邻两个实心板之间的相应位置;第一连接架上表面对应相邻两个实心板的相邻的两个连接板的相应位置分别向内凹陷有第一凹槽,连接板可活动地钩挂在第一凹槽内。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实心板的底板两侧设置连接板,既可在与相邻实心板连接时起到连接作用,又可加强实心板强度;相邻两个实心板的相邻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架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实心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便捷性。采光板本体;采光板本体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设置于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加强筋;上层板为圆弧面,其圆弧角度为10°~45°之间;上层板的表面设置有纳米防尘膜;下层板为平面;采光板本体的侧面设有围板;围板包括沿下层板延伸的底板以及倾斜设置于上层板与底板之间的斜板;底板与斜板均为钢化透明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