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综合要闻
国新办:首个全国科普月绘就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9-5 15:45:11    来源:科学网    点击:5次    [关闭本页]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新网供图

今年全国科普月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板块活动,已在全国范围拉开帷幕。目前,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经汇聚各地活动超过10万场。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表示,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全社会科普活动大幅提升,参与面大规模拓展,这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深远,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月打造全维度体验

全国科普月的前身是连续举办了22年的全国科普日,从“日”到“月”,不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表示,今年的科普月聚焦科技前沿,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将面向公众开放,各类科技场馆、科技社团等将围绕科技前沿、重大成果,打造专题展览、科普报告、主题科普活动,让公众身临其境感受“未来已来”。

同时,全国科普月活动突出科普惠民,科普剧、游园会、科学运动会、打卡探馆等活动广泛开展,全国百家科技场馆“科学之夜”持续举行,200多场科学大师剧火热上演,这些好玩有趣的活动让科普“嗨”起来;各地将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开学季、农民丰收节等节点,打造系列活动,让科普“热”起来;科普服务将走进街道社区、步入田间地头,让科普“动”起来。

倪志宇还介绍,科技馆与高校、科技企业共创的“科普创新实验室”,首次集中推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展品,为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实践路径。

此外,“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将通过连续30天的线上展播,让公众“云游”科技世界、领略科学魅力。各地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打造精彩纷呈、永不落幕的“云上科普嘉年华”。

中国科学院展现“科普国家队”担当

作为科普工作的“国家队”,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全部开放。中国科学院还专门部署了20个科研院所组织院士走进西部地区,届时将会有不少于100位院士走进西部地区的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将在9月受邀在各地开展超过780场科普报告,覆盖全国15个省、28个地级市。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周德进表示,中国科学院组织广大院士积极投身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在持续开展“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年的基础上,又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3年来已经组织开展了超过8000场科普报告。

中国科学院在做好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坚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定位,重点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据介绍,在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主要做好组建队伍、建设阵地、开展科普创作、组织科普活动和建设传播平台5方面工作。

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持续组织“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和“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等,为来自全国的3000余名一线骨干科学教师提供培训。在培训的同时,累积了200余门科学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还打造了七季“科学公开课”,产出161节网络科学课程,传播量超过2亿人次。

“总之,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建制化优势,以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全院的科普工作体系,有效打通了科技创新工作和最新科技成果与公众之间连接的通道,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了力量。”周德进说。

科普资源供给丰富

冯身洪指出,202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不均衡状况已明显改善。

科技部九司司长刘育新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额达到215.06亿元,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2万人,全国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共计1779个。

与此同时,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不断优化,科技馆体系更加完备,科普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科普工作覆盖了全国城市乡村、千行百业、线上线下。科技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更多科技资源实现科普化,基层科普服务更加均衡普惠。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有符合《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科技馆548座,地级行政区科技馆覆盖率提升至77%。东、中、西部地区各有科技馆171座、166座、211座,区域分布更趋均衡。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新增科技馆203座,其中县级科技馆增加了158座,成为新建场馆的主力。”倪志宇表示。

科技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2024年实体科技馆服务公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2021年至2024年,全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累计服务基层公众超过1.6亿人次。

科普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科协将推动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组织,拟在南非、泰国等国推广流动科普服务模式,推动“科技小院”向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延伸;设计策划更多务求实效的“小而美”科普项目,推动“科普中国”走向世界。

冯身洪说:“目前,中国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单位,正在联合纲要办成员单位谋划‘十五五’时期的工作。在传统科普工作基础上,中国科协将加强前沿性科普和普惠性科普资源供给,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科普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21-2026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西路267号
电话:0393-6661855   邮箱:pyskxy#163.com(请将#改为@)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5551号      

移动版